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储股 份合并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其他应 收款及合同资产原值合计为人民币 552,071.20万元,坏账准备合计为人 民币 87,923.40万元,账面价值合计 为人民币464,147.80万元,占总资产 的20.46%。 管理层对与收入相关的所有应收 款项及合同资产的信用风险按照整个 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 损失准备。当已存在客观证据表明应 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存在减值,以及其 他适用于单项评估的应收款项及合同 资产的情形时,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不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应收款项 及合同资产,管理层根据信用风险特 征将其分为若干组合进行评估。 管理层对其他应收款的信用风险 通过判断自初始确认后是否显著增 加,运用三阶段减值模型计量其损失 准备。 有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合 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政策及计 提情况详见附注三、11.(5)金融工 具减值及附注五、5应收账款、附注 五、6合同资产及附注五、8其他应收 款。 由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合 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对财务报表影 响重大,且涉及管理层的重大会计估 计和判断,因此,我们将上述应收款 项及合同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认定为 关键审计事项。
我们执行的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了解、测试和评价管理层对应收款项及 合同资产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流程和相关内部 控制; 2、与管理层讨论、沟通、评估存在违约、 减值迹象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评估其回 款情况及坏账风险; 3、对于按照单项评估应收款项及合同资 产,我们选取样本复核管理层基于客户财务 状况和资信情况、历史还款记录等对减值进 行评估的依据,复核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 量现值的估计时采用的关键假设; 4、对于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信用损 失准备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我们复核组 合账龄的合理性,选取样本测试应收款项及 合同资产账龄,并测试信用损失准备计提金 额的准确性; 5、对重要的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年末余额 进行函证,以确认其余额的准确性及权属; 6、选取样本检查期后回款情况; 7、检查应收款项及合同资产的相关的信息 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储股 份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原值为人民 币 19,129.88万元,已计提商誉减值 准备人民币 10,243.96万元,账面价 值为人民币8,885.92万元,系中储股 份于2016年1月1日收购亨利巴斯父 子有限公司形成。管理层需要每年对 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在进行商誉减值 测试时,管理层通过比较被分摊商誉 的相关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该资产 组及商誉的账面价值,以确定是否需 要确认减值损失。 有关商誉减值的会计政策及商誉 减值情况详见附注三、21.长期资产 减值及附注五、19.商誉。 预测相关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涉 及对资产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 测,管理层需要做出重大假设和判断 并可能出现管理层偏向,特别是对于 增长率、利润率、折现率、预测期与 稳定期的划分等。由于商誉减值测试 过程复杂,同时涉及管理层的重大假 设和判断,我们将商誉减值作为关键 审计事项。
我们执行的审计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1、了解、测试和评价管理层与商誉减值测 试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 2、对管理层聘请的外部评估机构的独立 性、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客观性进行评价; 3、获取管理层聘请的外部评估机构出具的 以商誉减值测试为目的的评估报告: (1)复核管理层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划 分是否合理、自购买日或前次商誉减值测试 以来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合理性; (2)参考行业惯例,评估管理层及外部评 估机构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是否恰当; (3)将相关资产组本年度的实际经营情况 与以前年度的预测信息进行比较,以评价过 往管理层预测的准确性,并就识别的重大差 异向管理层询问原因,同时考虑相关因素是 否在本年度商誉减值测试中予以调整; (4)结合对相关行业及宏观经济形势的了 解、管理层制定的相关商业计划,复核管理 层制定、批准的未来经营预算的合理性; (5)评价管理层进行商誉减值测试采用的 关键假设和判断及自购买日或前次商誉减值 测试以来关键假设和判断发生的变化是否合 理; (6)复核相关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4、检查商誉及减值的相关的信息是否已在 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4) 对管理层使用持续经营假设的恰当性得出结论。同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就可能导致对中储股份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如果我们得出结论认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准则要求我们在审计报告中提请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如果披露不充分,我们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我们的结论基于截至审计报告日可获得的信息。然而,未来的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中储股份不能持续经营。
本集团作为购买方,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收购日以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首先对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将其差额计入合并当期营业外收入。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取得非同一控制下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与其相关的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以及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在购买日所属当期转为投资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取得被购买方的股权,最终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分别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进行处理: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将各项交易作为一项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不属于“一揽子交易”的,在购买日作为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日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
本集团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于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所产生的折算差额除了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按资本化的原则处理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本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其中:外币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类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均按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与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上述折算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示。外币现金流量采用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在现金流量表以“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中单独列示。
本集团对此类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或终止确认、修改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除下列情况外,本集团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①对于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本集团自初始确认起,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 ②对于购入或源生的未发生信用减值、但在后续期间成为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本集团在后续期间,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若该金融工具在后续期间因其信用风险有所改善而不再存在信用减值,本集团转按实际利率乘以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来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本集团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金融工具和合同资产的减值进行评估时,根据历史还款数据并结合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指标、行业风险等因素推断债务人信用风险的预期变动。不同的估计可能会影响减值准备的计提,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能并不等于未来实际的减值损失金额。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准备的增加或转回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除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外,信用损失准备抵减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对于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本集团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其信用损失准备,不减少该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及应分摊至终止确认部分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之和,与分摊的前述金融资产整体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若本集团转移的金融资产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
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既包含负债也包含权益成份的,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并分别进行处理。在进行分拆时,先确定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并以此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再按照可转换债券整体的发行价格扣除负债成份初始确认金额后的金额确定权益成份的初始确认金额。交易费用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负债成份作为负债列示,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直至被撤销、转换或赎回。权益成份作为权益列示,不进行后续计量。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有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在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首先判断是否由所有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其次再判断该安排相关活动的决策是否必须经过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认为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判断是否存在共同控制时,不考虑享有的保护性权利。
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及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投资成本;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放弃债权的公允价值及可直接归属于该投资的税金等其他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的长期股权投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本集团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享有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本集团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本集团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应享有的比例计算归属于本集团的部分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
本集团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项目等的账面价值。最后,经过上述处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本集团在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后,恢复确认投资收益。
行会计处理,并按比例结转当期损益;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按比例结转入当期损益。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剩余股权仍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其在取得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之前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并按比例结转当期损益;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按比例结转当期损益。
在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预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在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时,如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减值迹象的,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再对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包括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价值的,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本集团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由独立精算师进行精算估值,以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提供福利的成本。本集团设定受益计划导致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其中,当期服务成本是指,职工当期提供服务所导致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增加额;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计划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收益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本集团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按照分摊至该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确认收入。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本集团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本集团的履约义务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属于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①客户在本集团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集团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②客户能够控制本集团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③本集团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集团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
合同中包含两项或多项履约义务的,本集团在合同开始日,按照各单项履约义务所承诺商品或服务的单独售价的相对比例,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按照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的交易价格计量收入。本集团向客户预收销售商品或服务款项的,首先将该款项确认为负债,待履行了相关履约义务时再转为收入。当本集团预收款项无需退回,且客户可能会放弃其全部或部分合同权利时,本集团预期将有权获得与客户所放弃的合同权利相关的金额的,按照客户行使合同权利的模式按比例将上述金额确认为收入;否则,本集团只有在客户要求履行剩余履约义务的可能性极低时,才将上述负债的相关余额转为收入。
智慧物流业务:本集团自主开发了网络货运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配置运输资源,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委托实际承运人(主要为个体司机)完成道路货物运输。本集团自行确定是否接受运输请求,并以本集团自身的名义向货车司机发出运输请求;在运输期间,本集团亦会对运输过程加以监督,因此,本集团在将服务转移至托运方之前有效地控制运输服务。本集团主要负责履行与托运方的合同以提供服务,并根据合同规定对托运方货物在运输期间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本集团拥有定价权,并就向托运方收取的价格及向货车司机支付的金额进行单独磋商。因此,本集团为交易中的主要责任人,且客户于本集团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集团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本集团按照已完成的运输里程占预计总里程的比例采用全额法确认收入。
除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外,本集团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该日尚未支付的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对租赁负债进行初始计量。在计算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本集团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无法确定租赁内含利率的,采用增量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租赁付款额包括:①固定付款额及实质固定付款额,扣除租赁激励相关金额;②取决于指数或比率的可变租赁付款额;③本集团合理确定将行使购买选择权时,购买选择权的行权价格;④租赁期反映出本集团将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时,行使终止租赁选择权需支付的款项;⑤根据本集团提供的担保余值预计应支付的款项。
在租赁期开始日后,发生下列情形的,本集团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调整相应的使用权资产,若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已调减至零,但租赁负债仍需进一步调减的,本集团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①因租赁期变化或购买选择权的评估结果发生变化的,本集团按变动后租赁付款额和修订后的折现率计算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②根据担保余值预计的应付金额或者用于确定租赁付款额的指数或者比例发生变动,本集团按照变动后的租赁付款额和原折现率计算的现值重新计量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的变动源自浮动利率变动的,使用修订后的折现率。(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