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投注网站
BEThash
客户统一服务热线

363050.com
363050.com

您的位置: 主页 > LOL投注

中国核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LoL投注网站

  LoL投注网站2025年最佳英雄联盟投注网站

中国核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LoL投注网站

  2023年,公司圆满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计划值,利润总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运行业绩继续领跑国际,上网电量再创历史新高,18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满分;核电工程建设项目再创佳绩,1个项目评选为国家优质工程金奖,3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2台机组实现核岛FCD;核能前期开发斩获颇丰,4台机组实现核准;新能源在运装机历史性跨越1800万千瓦;战略新兴产业稳步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集约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公司市值实现逆势增长,公司荣获2023年金紫荆“卓越发展高质量上市公司”等奖项,第七次获评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并荣获北京企业100强、北京上市公司100强。

  1.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修订形成“3-888”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构建三大研究领域“应用基础科研+运维与在建工程科研+产业化科研”,开启第一批中国核电级科研平台的统筹建设工作,优化调整中国核电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依托中国核电战咨委、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校级数字核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控股子公司中核武汉成为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秦山核电同位素制备和应用技术中心获2023年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

  1.高标准落实董事会职权各项工作,科学决策助力公司稳健运营。深入落实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决策制度,决策的有效性、科学性持续提升;修订升版公司《独立董事工作规则》,建立独董专门会议机制及津贴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董事议事机制,夯实履职保障基础。推动董事会标准化建设,编制并发布董事会建设标准化手册,开展“三会”议案系统改进及成员单位公司治理管理系统标准化建设,持续优化完善成员公司董事会评价方法及评价流程,巩固深化董事会标准化建设成效。

  2.推动完善高质量党建体系迭代升级。持续推进党建促专项,构建高质量党建体系2.0,沉淀一批思想政治理论成果,《中国核电高质量党建体系的逻辑理论和实践取向》课题入选2023全国企业党建优秀课题成果,《先进管理经验在高质量党建中的实践研究》课题获核工业政研会2023年课题成果一等奖;着力打造“魅力之光”“核谐之美”宣传文化品牌,“核美家园”亮相东盟博览会,多角度展现中国核电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案例。

  公司所生产的电力主要销售给电网公司。其中秦山一核销售至浙江省电力公司,秦山二核和秦山三核、方家山核电销售至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江苏核电销售至江苏省电力公司,福清核电销售至福建省电力公司,海南核电销售给海南电网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销售至浙江省电力公司。公司所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分布全国20余省区,均销售至所在省区电力公司。公司电费收入通常每月与上述电网公司结算一次。在建核电项目一般在并网发电前与当地电网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0万千瓦;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5台,装机容量1756.5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合计4131.5万千瓦。公司控股新能源风光在运装机容量1851.59万千瓦,包括风电595.15万千瓦、光伏1256.44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65.1万千瓦;控股新能源在建项目972.75万千瓦,其中风电275.48万千瓦、光伏697.27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在建65万千瓦。

  核能发电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显示,核电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仅约12.2克/千瓦时,与水电、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当或更低;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约为4,341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核电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30万公顷,具备明确的绿色低碳属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为持续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公司有经验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目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约2000人,其中约1500人有5年以上核电工程管理经验,管理的在建机型涵盖华龙一号、AP1000、VVER、小堆等。公司注重在建工程项目管理和过程管控,深入践行“六大控制七个零”标杆模式,聚焦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投资管理提升,完善工程建设全领域经验反馈体系,推进智慧工地高效应用,全面保障重大工程项目高质量按期建成。系统推进各在建工程高标准有序建设,公司11台核电在建机组项目稳步推进。

  公司具有多年核电运营管理实践,公司始终视安全为第一责任,不断提升核电机组安全运行水平。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所属核电机组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超过1.7亿千瓦时,安全运行超过273堆年。2023年,公司控股机组的18台核电机组WANO满分,综合指数98.22分,先进指标占比超过75%;秦山核电基地9台机组中8台实现WANO综合指数满分,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6.8%,创历史新高;海南核电基地连续4年双机组WANO满分,创造了全球同类基地安全稳定运行新纪录。公司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持续三年全球领先。

  公司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核电厂工程建设管理、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核电在建和运行机组堆型,其中压水堆包括CP300、CP600、CP1000、VVER-1000、VVER-1200、AP1000、CAP1000、华龙一号等,重水堆包括CANDU-6等,堆型和机型的多样化促使公司研究、掌握、发展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了500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包括2000多名核电工匠的高水平专业运维队伍,在生产准备、核电调试、运行支持、核电大修、设备管理专业维修、核电培训、技术支持、商务采购和核电信息化等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及对外服务输出能力,公司运营效率不断提升。

  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发电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公司实际完成利润总额229.81亿元,同比增长17.43%;实现营业收入749.57亿元,比上年同期712.86亿元增长5.15%;营业成本415.10亿元,比上年同期387.57亿元增长7.10%;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5,392.67亿元,同比增长16.01%;总负债3,764.69亿元,同比增长18.80%;资产负债率69.81%,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股东权益(归属于母公司)909.50亿元,同比增长2.50%;实现净利润194.11亿元,同比增长18.9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24亿元,同比增加17.91%。

  2023年3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十四五”第一批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的公示》,将上海核工院申报的国家能源非能动核能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纳入创新平台名单。3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电清洁低碳转型章节,要求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核电设计、制造、建设、运维等各领域各环节,打造全面感知、智慧运行的智能核电厂,全面提升核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保障水平。6月1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办法》,规定核电机组自完成整套启动试运行时间点起纳入电力并网运行和辅助服务管理。10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将华龙一号稳压器喷淋阀、棒控棒位系统设备、疲劳监测和瞬态统计系统设备,CAP1000基于大数据的核电站典型关键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国和一号蒸汽发生器、屏蔽电机主泵、爆破阀,乏燃料运输容器等8项设备列入名单。1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指出申报项目属于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及其综合利用、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和能效提升等方向。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和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清洁低碳能源将成为增量主体,以核电为代表的稳定基荷能源与间歇性、分散性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的局面正加快形成。一方面,核能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过程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扶植培育整个产业链,通过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提升核能产业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让核能成为经济上有优势,对社会有助益,发展成果可共享的绿色产业,在全球新一轮核能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另一方面,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市场的多元需求促进了核能技术的多样化发展,核能利用需要从发电逐步拓展到供热、供汽、海水淡化、制氢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又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习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提升、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核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基荷能源,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开展核能综合利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能源品种,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有经济地位凸显,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为公司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拉开帷幕,将聚焦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加大力度培养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等三个方面的工作。中国核电响应国资委要求,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专项行动和“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和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活动,进一步增强中国核电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领先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能源政策,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系统提出了革命性要求。新征程上,能源发展一定要坚定不移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一是筑牢安全降碳基础,二是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三是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四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改变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电力结构,转向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构建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清洁低碳能源将成为增量主体,核电具有安全、经济、高效、低碳的优势,是我国实现“30-60”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选择,核电作为稳定基荷能源与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分散性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的新局面正快速形成。

  根据国家能源局和中国核能行业信息,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5台,在建核电机组36台,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4341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4.7%,较十年前的约2%有了大幅度提高。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增长,发电量将大幅增加;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远期来看,我国核电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产业中心,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跨越。

  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纵深推进,全国范围内逐步构建起竞争充分、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市场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23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5254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8%,比上年提高15.4%。《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核电机组参与电力市场的程度逐步加深,市场电量逐步增大,有偿辅助服务、深度调峰和运行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公司经营压力逐步放大,公司主动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大潮,强化电力营销能力,努力为运行机组多发稳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关精神和要求,公司在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总要求,坚定不移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为总目标,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坚持分类精准改革,突出抓好功能性改革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核风光储等清洁能源产业体系,更好发挥产业控制作用;完善中国核电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实现先进核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维度强化对核能、新能源重点领域资源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和能源安全;切实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提升现代企业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聚焦“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助力中国核电高质量发展。

  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习“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对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核安全为首责,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才支撑为第一资源,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为实现“两个十五年”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全力支持中核运维正式运作,推动各集约化中心加速落地。强化整体协同,持续推进各领域集约化管理,确保运行机组日常运维、机组大修和各新建核电基地的支持保障任务安全高效推进。推进法律中心试运行,加快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推动党建宣传领域集约化和核能科普集约化;探索电力营销集约化改革新路径,以电力营销区域化公司为核心,涵盖核电、新能源、水电、技术服务和综合能源等领域的大营销运作模式,统筹全国区域内电价管理和大客户签约。

  1.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化党建宣传文化一体化机制,提升党建融入中心效能,不断提高党建引领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加强以党建促科技创新,重点推动以党建促集约化改革。打造“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有力度,有人才”的宣传文化工作体系,推进品牌文化标准化2.0建设,树好公司形象。坚持以党建带群建,持续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打造新时代核电青年活动平台和品牌,健全统战工作制度,持续用心用情做好老工作。

  风险表现:公司控股核电机组堆/机型复杂、新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安全质量管控存在风险;核电机组设备管理仍存在短板弱项,关键敏感设备及部件管控、设备质量控制需进一步强化,防异物精细化管控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短板弱项,需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应对措施: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运行生产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优化关键岗位行为规范,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人员安全意识、技术和技能,统筹协调全板块资源做好机组运维支持;加强经验反馈,推广良好实践,避免重发事件;设备可靠性管理委员会有效运作,持续提升设备可靠性;开展重要缺陷挂牌督办及核燃料可靠性提升、防异物、冷源等专项工作;组建领域工作组,推进标准化,强化绩效监测。

Copyright © 2012-2025 LoL投注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