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20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5%)及前驱体材料,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6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电池隔膜(厚度9m,孔隙率32%~45%,拉伸强度MD800kgf/cm2,TD800kgf/cm2);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高效区:85%工作区效率94%);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系统定子、转子(高效区:85%工作区效率80%),车用DC/DC(输入电压100V~800V),大功率电子器件(IGBT,电压等级1200V,电流300A);插电式混合动力机电耦合驱动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质量比功率350W/kg)、燃料电池堆(体积比功率3kW/L)、膜电极(铂用量0.3g/kW)、质子交换膜(质子电导率0.08S/cm)、低铂催化剂、碳纸(电阻率3mcm)、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氢气引射器、增湿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升压DC/DC、70MPa氢瓶、车载氢气浓度传感器;;电机驱动控制专用32位及以上芯片(不少于2个硬件内核,主频不低于300MHz,具备硬件加密等功能,芯片设计符合功能安全ASIL D以上要求);一体化电驱动总成(功率密度6kW/kg);高速减速器(最高输入转速12000rpm,噪声低于75dB);热管理及控制系统(电动压缩机、冷媒组合阀、电子水泵、高效静音电子冷却风扇及其关键零部件、高效鼓风机、新能源车集成化模块);锂电池铝塑膜(厚度152m10%,外层剥离强度6.5N/15mm,内层剥离强度10N/15mm,内层耐电解液剥离强度9.0N/15mm,成型性5.5mm);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S/cm5E-4)。